陈熠高开低走?从大满贯亚军到乒超吃零蛋,国乒新星还需补课!
2025年乒超联赛第二阶段落幕,最令人意外的不是老将的稳定,而是新星陈熠的状态起伏。就在半个月前,这位2004年出生的小将还在WTT美国大满贯赛上横扫孙颖莎、早田希娜、蒯曼,一路杀进女单决赛,拿下职业生涯首个世界大赛亚军,风头一时无两。然而短短四天内,她在乒超打了五场单打,却只赢了两场,还都是对阵二线选手的胜利,与一线高手交锋全败收场,尤其是对阵韩国名将申裕斌时,被连扳三局,决胜局更是0-11崩盘。
一、美国大满贯的高光,并非完全真实的实力映射
首先必须承认,陈熠在WTT美国大满贯赛的亚军确实是亮眼的成绩。但细看比赛背景就会发现,当时的比赛环境存在一些客观因素。
那一站赛事期间,许多运动员都吐槽球台不适应,尤其对动作幅度大、力量集中的选手影响更明显。像孙颖莎、王曼昱等顶尖主力,甚至在早期轮次就意外出局。而陈熠的打法以旋转见长,速度并不算快,这种相对“容错率高”的技术在特殊球台条件下反而更容易爆冷成功。
换句话说,美国大满贯的高光,带着一定的偶然性。当比赛回到熟悉的乒超环境后,没有了外部条件的“助力”,陈熠与世界前列选手的真实差距就暴露了出来。
二、技术优势与短板并存,身高带来的两面性明显
陈熠的打法有其独特之处:身高臂长、护台面积大、发力杠杆充足,这些都是优势。但身高在乒乓球赛场上也是一把双刃剑。
乒乓球场地有限,对速度和反应要求极高。过高的身材容易导致启动慢、转换慢、防守来不及。男乒顶尖运动员鲜少超过1米90,女乒世界一线主力大多在1米65至1米70之间。陈熠约1米77的身高,让她在相持时有威力,但在快节奏的中台对抗中显得略慢,面对申裕斌这种节奏紧凑、连续性强的对手,很容易被压制。
在乒超的高密度赛程中,这种短板被无限放大,也就不难理解她为何在领先时心态失衡,甚至被打出0-11的尴尬比分。